• 自我认识智能

  • 表达力

  • 组织力

  • 自我学习能力

  • 阅读与写作能力

  • 辩证思维能力

  • 理解能力

课程学习
  • 课程目录
  • 简介
  • 教学流程
  • 教学资料
  •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及与之相关的课程实施案例、评价设计在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兴起,学科综合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教育者必须探究和掌握的新兴教学模式。

    加德纳认为:“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了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场工作的能力。”[ 【美】霍华德·加维娜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并在大量的心理学、脑科学、现实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影响人们一生的七种核心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技能、语言技能、空间技能、人际技能、自我认知技能。这种多元化教育的理念恰好吻合了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提交的工作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所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理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加德纳进一步提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为没有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会拥有一模一样的智能轮廓;同时每个成年人虽然只有一种智能可以达到辉煌的境界,但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元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 同上,第25页。]。因此,教育应该是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既综合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智能,又开发个体的潜能,使其优势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学科综合实践作为观察、评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有力教学模式,其研究势在必行。

    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意味着不再是吸收大量的知识,而是使知识回到大道至简的浑沌状态,回到生活当中,成为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化为伴随个体一生的内在生命力量。“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学科综合是中国文化刚诞生时的初始状态,文拥有着“与天地并生”的至高地位,对人们生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意义下的学科细分虽然有利于学科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但却容易使文化丧失其宇宙之根,使人们遗忘了“文之为德”的最关键的内核意义,其弊端日益凸显。因此,一场全方位的“综合性回归”之流正在全球各个领域展开。在经济领域,跨界合作在营销界极为流行:汽车与服装、房地产与手机、可乐与音乐、计算机与教育……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纷纷通过跨界实现创造了营销的奇迹,得到强强联合的品牌综合效应;在文艺研究前沿领域,打破学科分解的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与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日益兴起,其综合性的研究角度带给了读者崭新的阅读体验。综合性的回归视野带给了各行各业新的活力与创造力,对社会发展影响至深的教育界更不能固守自封。“综合性学习”在大学已逐步展开,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科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与开展,更是对全球范围内“综合性回归”潮流的响应。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学科综合实践类似于道之“一”,蕴含着孕育万物的无数可能,宇宙天地的万千知识皆由“一”所引发创造。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去繁从简、去多取一的生发性的学习方式,正如庄子所言:“人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齐物论》]在传统强调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者疲于追逐无穷无尽的学科知识,最终却离大道越来越远,而综合性学习的回归,则使得人们重拾“一”的智慧,找到安身立命的主轴,从而有选择性的吸取知识。

    具体而言,学科综合实践是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最高要求(探究与实践能力)所设,旨在引导学生打破对学习的单向固化思维,在语文、英语、数学、艺术、科技等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培养学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核心智能,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出对学习的真正兴趣与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有勇气、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德高志远、展翅欢飞。

    主题探究、项目学习是学科综合实践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主题探究是本书教案的主要设计方式,包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等“平常心教育”系列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言训练专题、数学综合性学习中的“逻辑思维与数学解题训练”专题;项目学习则以问题式、任务式思维为导向,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项目小组式合作研究中,激活学生的大脑神经细胞,使其多种智能随着问题的解决同步增长,自然而然地掌握并实践各类学科知识,项目学习法在多元智能的相关书籍中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 此方法的深入研究可参考【美】Sally Berman 著,夏惠贤等译的《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一书,由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于2004年7月出版。],故本书仅以第十章为例,教师可以此为启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科综合实践进行自由的创造与发挥。比如以“集体童话创作”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学习动力;以“美国语文教材探索”对初中生开展语言艺术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庄子的传记”对高中生开展大语文综合实践项目学习,锻炼学生对现实进行成熟思考与论述的能力等等。

    本书在活动的难度设计上,以略高于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为参照,并根据主题领域和学习者的年龄阶段去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其授课对象囊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方式上有明确的区分。比如在“平常心教育”系列的小学教案设计中,对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以说故事、画故事、简单写话等方式进行创作,而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则以思维导图、读写绘、有逻辑性的书面陈述等方式写作。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皆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学习者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问题场域的设置将使学生的脑活动变得非常活跃,好奇与挑战将引发学生的神经冲动,并得以激活大脑的神经细胞,从而使神经细胞的“树突”快速增长,激活神经网络,学生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并将变得更有智慧。


    陈春玲

    查看更多